霍亂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霍亂(英語:Cholera),又稱虎疫、霍痢拉、虎列拉、虎列剌等,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第七次大流行(1961年–至今)被称作埃尔托(英语:ElTor),1961年起始于印尼,1963年传染到孟加拉,1964年传染到印度,并于1966年传播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醫學聲明。霍亂(英語:Cholera),又稱虎疫、霍痢拉、虎列拉、虎列剌等[1],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2]。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3]。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水瀉[4]。可能合併有嘔吐、肌肉抽搐的現象[3] 。霍亂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可能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死亡[4],或導致眼窩凹陷、皮膚濕冷且缺乏彈性,以及手腳出現皺紋等[5]。脫水可能導致皮膚發紺[6]。一般是在接觸病原體後立即會發病[3]。
關於霍亂的歷史描述最早於西元前五世紀在梵語被發現[5]。1854年,義大利解剖學家菲利波·帕西尼首次分離了霍亂弧菌[7]。而英國醫生約翰·斯諾在1849到1854年間對霍亂的研究成就了流行病學領域很顯著的進步[5][8]。1883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柯霍再度發現霍亂弧菌,使該病菌廣為人知[7][9]。
中醫學稱霍亂導致的脫水徵象為癟螺痧。台灣話部分使用者沿用日語「コレラ(虎烈剌)」,唸作khoo-lé-lah。
致病機制[編輯]霍亂是由多種霍亂弧菌引起,各個菌種的致病力不同:一些菌種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病症[4]。霍亂弧菌最主要通過被含有該細菌的人類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10],未經徹底烹飪的海鮮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霍亂弧菌僅會對人類造成影響。感染霍亂的風險因子包括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不潔、以及貧困。一些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可能利於霍亂的傳播。糞便培養至今仍為診斷霍亂的黃金標準[4]。雖然市面上有供快速檢測霍亂的試紙條,但其準確性不佳[11]。
1854年寬街霍亂爆發事件中,英國醫生約翰·斯諾首次探明霍亂的致病途徑,被譽為「流行病學之父」[12][13]。
預防及治療[編輯]...
霍亂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第七次霍亂大流行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香港瘟疫列表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麥敬時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霍亂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霍亂-在秘魯的流行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口服霍亂疫苗之淺介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原著文章Vibrio cholerae O139 引起的霍亂-病例報告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霍亂的國內流行期
【霍亂的國內流行期】月份分布:主要集中在月份分布:主要集中在8~10月,尤其以9月...
傷寒潛伏期和可傳染期
【傷寒潛伏期和可傳染期】潛伏期長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傷寒潛伏期一般為8~14天(可由3~60天不等);副傷寒潛伏期為1...
何時需要進行霍亂的預防接種或投藥
【何時需要進行霍亂的預防接種或投藥】不建議接種,如需投藥需經醫師指示...
我需要作霍亂篩檢嗎?
【我需要作霍亂篩檢嗎?】如經醫療人員判斷符合臨床條件(急性腸胃炎,快速腹瀉或嘔吐的症狀)可進一步檢測...
霍亂流行地區有哪些
【霍亂流行地區有哪些】大部分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區域,印度、巴基斯坦、非洲、東南亞零星地區...
疑似罹患傷寒要去哪裡就醫?
【疑似罹患傷寒要去哪裡就醫?】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診...
霍亂傳染途徑為何?
【霍亂傳染途徑為何?】攝食受病人(主要)或帶菌者(次要)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霍亂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當長的時間...
疑似感染霍亂了怎麼辦?
【疑似感染霍亂了怎麼辦?】若出現突然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請立即就醫治療...
罹患傷寒要注意什麼?
【罹患傷寒要注意什麼?】於罹病期間,需注意排泄物的處理、手部清潔與環境及器具消毒等隔離措施,且應暫時停止製備食物、照...
罹患傷寒可以上班上課?
【罹患傷寒可以上班上課?】鼓勵在家自行修養,並做好個人衛生管理,避免排泄物污染環境及感染他人...
罹患傷寒的嚴重性?
【罹患傷寒的嚴重性?】傷寒之末期??治?會發生迴腸之集合?巴結(Peyer’spatch)增生與小腸出血(10~20%)或穿孔的可能(約占1...
罹患霍亂的嚴重性?
【罹患霍亂的嚴重性?】嚴重未治療的患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亡,致死率可超過50.0%,如加以適當治療,則可降至1.0%以下...
副傷寒會有什麼症狀?
【副傷寒會有什麼症狀?】好問題!罹患傷寒或副傷寒常見症?有:持續性發燒、頭痛、?適、厭食、腹痛、便祕或腹瀉、相對性心?...
哪裡可以接種傷寒疫苗?
【哪裡可以接種傷寒疫苗?】可以至國內的旅遊醫學門診接種傷寒疫苗...
如何預防副傷寒
【如何預防副傷寒】1.飯前、便後及用餐前均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廚房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看護工及托兒所員工於接觸食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