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傳染病(英語:Infectiousdisease)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 ...
傳染病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醫學聲明。傳染病(英語:Infectious disease)又稱疫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亦可透過喝水、食物、空氣或其他載體(vector)而散佈。如傳播速度較快,傳染病可成為一種流行病(英語:Epidemic disease)。
感染症是一種經過醫學實證,由病原性的微生物之存在或其活動引起,可對宿主傷害或損壞正常其生理功能的人類或其他物種之疾病。而一個引起感染症的病原,可引發感染的能力在流行病學中特稱為感染力。[1]此外,感染症也不可和感染混淆,兩者並非同義詞,因為感染未必會引發疾病症狀或宿主不適。[2]在無限多種類且仍在逐漸產生變異的微生物中,只有極少數能夠對健康個體產生疾病。[3]感染症的引發事實上不僅肇因於病原的介入,同時也受到宿主防禦影響,前者除了可導致患者生理不正常運作,但有時卻是感染者本身的防禦機制反應所致,因此一個疾病的表現和嚴重程度是同時建構於病原和宿主本身兩方面;由此依照宿主本身的防禦力,這些病原又可進一步歸納為主要病原或伺機病原。
多數感染症不會造成患者死亡,而致病之微生物最終通常會屈服於宿主的免疫反應,進而被清除或潛伏在宿主體內。[3]這個過程需要免疫機制的參與以殺死或減低病原的活性。但免疫系統對微生物作出的反應常常(但並非全然)是疾病症狀的來源,例如發燒、發炎反應、流鼻涕、咳嗽、化膿等,有時這種症狀對患者的傷害遠大於病原本身的直接傷害。此外,感染疾病、帶原或是注射疫苗,甚至是受到結構相似之生物體或非生物,都可能藉以得到抗體而產生對特定病原的免疫力。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都有不同,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透過呼吸的路徑,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的型態變化,刺激神經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噴嚏等症狀,藉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將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則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
傳染病介紹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傳染病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霍亂傳染途徑為何?
【霍亂傳染途徑為何?】攝食受病人(主要)或帶菌者(次要)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霍亂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當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