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兒童腸胃科衛教資訊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病毒性腸炎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等致病原,細菌性腸炎則...增加及急性發炎指數上升、嚴重腹漲、大量血便、生命徵候不穩定)、罹患惡性 ...
前言
兒童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每一個人認知的腹瀉定義不同,包含很多主客觀因素,舉例來說,有的小孩一天解便次數可達五至六次,大便稀軟狀但成型,這樣的情形算是腹瀉嗎?有的小孩解便一天一次,大便稀水狀,這樣的情形不是腹瀉嗎?。所以光是以排便的表現定義腹瀉,並不是完全客觀準確。以客觀(教科書)的標準來定義腹瀉是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的糞便量超過十克,兒童或成人每日糞便量大於二百克做為腹瀉診斷之標準。但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取每天的排便量來秤重。所以臨床上我們觀察到兒童解便頻率增加且糞便性狀變稀水,而且同時發現糞便水分及電解質排出增加,就可以說是腹瀉。腹瀉以發生病程時間作為區分,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腹瀉,西元1987年WHO訂出腹瀉時間超過2周以上為慢性腹瀉。
腹瀉的生理病理機轉
造成小兒腹瀉的機轉可分為滲透壓型腹瀉、分泌型腹瀉、毒素型腹瀉、侵犯型腹瀉、發炎型腹瀉及蠕動型腹瀉等不同機轉,但絕大多數的兒童發生腹瀉是由多種機轉一起合併表現。 兒童急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為感染性腹瀉,而感染致病原又以病毒或細菌佔多數。病毒性腸炎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等致病原,細菌性腸炎則以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彎曲桿菌等為主。以下舉輪狀病毒及沙門氏菌造成的急性腹瀉作說明。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由於傳染力強,是全球兒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大多侵犯5歲以下的嬰幼兒,5歲以前的兒童至少會得到一次輪狀病毒腸胃炎。輪狀病毒是一種RNA濾過性病毒,最早在1973年由澳洲微生物學者Ruth Bishop鑑定出,他在一個嚴重腹瀉小男孩的十二指腸檢體中發現這種微生物體,它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影像,看起來像車輪的形狀而命名為輪狀病毒。病毒顆粒直徑約70nm,有7組血清型A-G,造成嬰兒腸胃症狀最多的是A型,為了分辨不同的輪狀病毒,根據病毒表面的G 蛋白與P蛋白加以分類,目前所知的G蛋白共14種,P蛋白則共20種,用數字分別編號。世界各地均會發生輪狀病毒腸胃炎,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也可以經由接觸到受污染的物體表面傳播,人類吃入病毒後,主要...
腸胃炎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病毒性腸胃炎Q&A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細菌性腸胃炎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腹瀉病原監測與食媒相關性分析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治手冊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釐清急性腸胃炎照顧的迷思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腸胃科衛教資訊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兒童急性胃腸炎診斷治療建議-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2017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急性腸胃炎的症狀?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ViewArticle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罹患細菌性腸胃炎的嚴重性?
【罹患細菌性腸胃炎的嚴重性?】患者的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之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